癌症營養專欄 Act.5|預防癌症的飲食處方
營養,一直是醫學上預防疾病的先驅,「吃」也是每天必須接觸的日常。許多疾病的產生,都是長期累積,因此飲食就佔了很大一部份的影響力。
營養對於預防的概念,並不是要高度限制自己的日常,而是在習得營養知識後,更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從而適度地調整自己的飲食。我們仍然能去聚會、聚餐,但在這樣的狂歡之後,要有意識地在後續幾天調整回來。舉個例子,這些聚餐通常都是高油、高鹽、低纖維的餐食,有時也會喝酒。偶爾的快樂飲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也是飲食文化、是生活的一部份,應該要讓「吃」帶來幸福快樂的感受。在這之後,我們可以在後續幾餐些微地降低熱量攝取,8分飽、少加工、多蔬果,避免大魚大肉後的便祕代價或代謝囤積。
近年來,大眾對於養生的概念越來越重視,除此之外,擁有持續實踐的續航力才是遠離癌症的關鍵。
至於預防癌症的飲食處方,有一項建議相當重要,那就是抗氧化、抗發炎。
癌症,或我們說癌細胞的產生,是細胞在生長時因基因突變而過度增生,失控複製產生腫塊,依據容不容易擴散出去分成非擴散的良性腫瘤,與易擴散的惡性腫瘤。承受巨大氧化壓力的細胞會破裂或累積突變,頻繁的細胞損壞再生,會增加產生突變細胞的機率。也因此,抗氧化的保護對癌症的預防相當重要。
而抗發炎呢?發炎屬於免疫反應的一種呈現方式,是對於外在病原入侵的防禦。大致上分為急性發炎與慢性發炎。急性發炎像是突發的傷口感染、細菌病毒入侵。身體的免疫系統強力活化,短時間內清除病原體,在完成任務後功成身退,身體回歸正常。然而,另一種慢性發炎就比較麻煩了。
慢性發炎的產生,通常就代表了身體長期處在一個「不平衡」的狀態,伴隨著氧化壓力的產生,並且身體的免疫系統無法解決這樣的狀況以回歸平衡。例如:長期的空氣汙染吸入微粒、肥胖產生的發炎指數上升及賀爾蒙異常、壓力賀爾蒙過盛(因壓力大、失眠、熬夜等)、每天攝入促進發炎食物......。您是否發現這些因素都很難完全避免呢?是的,也許這也是為何癌症幾乎可以說是一種現代文明病了,幾乎都是現代人類在環境、生活習慣的變化導致的。以前的人可沒有這麼多致癌危險圍繞在身邊,對吧?
慢性發炎所產生的各種細胞激素,長期下來可能會增加致癌基因的突變與活化,是我們必須要阻止或減緩發生的事。接下來,就來看看抗氧化、抗發炎要如何吃吧。
您可能有聽過自由基,自由基是強力的氧化壓力體,性質活潑,甚至還能引發連鎖氧化反應。換句話來說,他是一個壞人,並且還教唆其他好人一起變壞!壞上加壞,壞透了!在飲食上,抗氧化物就能阻止自由基產生的黑化過程。
抗氧化營養素通常含有可以接收自由基的結構,抗發炎營養素則是可以介入發炎介質的產生路徑,達到抗發炎效果,以下整理抗氧化、抗發炎營養素及其來源食物。
營養素 |
食物 |
補充說明 |
維生素A與類胡蘿蔔素(胡蘿蔔素、茄紅素、玉米黃素、葉黃素) |
維生素A:肝臟、蛋黃、乳製品等。
類胡蘿蔔素:胡蘿蔔、番茄、玉米、南瓜、菠菜、花椰菜、地瓜、彩椒、木瓜等。 |
此類維生素為脂溶性,建議以少量食用油烹調,會比水煮更能有效攝取。 |
花青素 |
葡萄皮、紫高麗菜、莓果類紫芋、石榴等。 |
一般來說,深紅色、紫色食物的顏色,大多是來自於花青素,但是在台灣飲食中,除了葡萄,其他並不是特別常見。而吃葡萄若吐葡萄皮,攝取的花青素也是有限的。 |
維生素C |
番石榴(芭樂)、奇異果、彩椒、草莓、柳橙、木瓜、花椰菜、番茄、荷蘭豆、羽衣甘藍等。 |
維生素C容易在烹調時被破壞,生菜與水果較能有效攝取。但癌症治療患者必須避免生食。 |
維生素E |
堅果種子類、酪梨、菠菜、雞蛋、鮭魚等。 |
堅果與種子類在日常飲食上常常形成兩個極端:一是幾乎都不吃,二是非常喜歡吃,常常吃到過量,或是一吃就停不下來。
在符合一日堅果種子建議攝取量(一掌心)來說,通常維生素E的攝取量都還是足夠的。 |
礦物質硒(Se) |
菇類、穀類、豬肉、牛肉、雞肉等。 |
在硒的攝取上,外食者、精緻飲食者、素食者可能相對容易不足。許多素食者對於菇類的攝取並不是特別注重,可能就會錯過硒與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之一。 |
穀胱甘肽 (Glutathione) |
蘆筍、酪梨、花椰菜、大蒜、杏仁果、核桃、薑黃、高麗菜、綠茶等。 |
維生素C、E在接收自由基避免它破壞其他細胞之後,需要有下家來徹底處理,並將維生素C、E,恢復成原本的狀態,穀胱甘肽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如果將維生素C、E當作臨時垃圾桶,穀胱甘肽就像是垃圾車,可以讓填滿的垃圾桶再次裝填垃圾(自由基)。 |
白藜蘆醇 |
葡萄、藍莓、桑葚等。 |
相較於維生素,這些營養素相對到近代,才有比較多研究漸漸去發掘它們的保健功效。有幾項仍待更多研究者去證實與癌症之間的關係。不過,這些天然且原型的食物,仍然值得我們品嘗。 |
兒茶素 |
綠茶等。 |
|
硫化物 (蘿蔔硫素等) |
花椰菜(蘿蔔硫素) |
|
槲皮素 |
葡萄、洋蔥、聖女番茄等。 |
|
薑黃素 |
薑黃、咖哩 |
|
植物類黃酮 |
黑巧克力、黃豆及其製品 |
|
Omega-3脂肪酸 |
魚油、亞麻仁油 |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嚴重缺乏抑制發炎的Omega-3脂肪酸,反而以促發炎的Omega-6主導。若有慢性發炎,更應注意這部份的營養素。 |
當然,舉了這麼多營養素的例子,就不能一直盯著同一種來吃。這些食物中,除了抗氧化抗發炎益處以外,還有其他我們未提及的營養存在。「彩虹飲食法」(食物顏色越多元越好)、「每天至少吃到30種不同食材」,都是這種多元化飲食的概念。營養素偶有重複,但綜合起來就是大補帖、精力湯。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