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與脊髓損傷

中樞神經損傷腦中風與脊髓損傷的現狀

中樞神經損傷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相對於退化性神經疾病,其成因較為明確,多與神經衝動傳遞受阻有關。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腦中風及脊髓損傷,兩者在治療中所遭遇的一大難題便是難以痊癒的後遺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症狀,迫使家屬必須投注大量的時間與金錢進行診療,然而完全康復的案例依然是極少數。根據美國心臟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的統計資料顯示,一位腦中風存活者,在後續照護所資出的費用平均每年會超過 $100,00美元。龐大的照護費用源自於無法根治的後遺症,所以目前醫療上迫切需要新興的再生醫療技術來幫助中樞神經再生。

腦中風與脊髓損傷的全球統計數據

根據世界腦中風協會在2022年所呈現的報告指出,新罹患腦中風的患者平均每年超過1220萬人;在超過25歲的人中,4人中便有1人一生中會經歷腦中風。每年因腦中風死亡的人數約有655萬人,同樣的,腦中風根據統計在台灣也長期位居於十大死因的排行2-4名。高盛行率與高死亡率使如何治癒腦中風成為非常重要的醫療議題。

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數據庫於2019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該年度有約90.9萬新罹患脊髓損傷之患者,而全球罹患脊髓損傷的總人口則約有2060萬人。根據美國國家脊髓損傷統計中心 (National Spinal Cord Injury Statistic Center) 資料指出,造成脊髓損傷的最大宗原因為車禍(38%),另外,重度脊髓損傷所導致四肢癱瘓的患者,平均每年將耗費18.4萬美元作為照護支出。儘管脊髓損傷並不會直接性的導致死亡,後遺症照護所花費的開銷與家人的付出往往成為一個家庭沉重的壓力。

腦中風與脊髓損傷的的成因

腦中風與脊髓損傷皆歸類於中樞神經損傷的範疇,其致病機轉包括神經元軸突損傷、斷裂,甚至是神經細胞本體死亡導致動作電位無法一個接著一個傳送到相應的位置,最終導致意識與身體無法形成有效連結。

腦中風主要是因為腦部的血液供應突然中斷或受到嚴重干擾,造出成腦神經細胞缺氧而死亡的情況。成因可概括分為兩大類:「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主要由以下三個原因造成:

1. 血栓形成:血塊阻塞血管,使得血液無法流向腦部。

2. 脂質栓塞:脂質斑塊脫落後進入血流,阻塞腦部血管。

3. 腦梗死:由於冠狀動脈或其他供應腦部的血管阻塞,導致附近組織缺血。


出血性中風主要由以下三個原因造成:

1. 腦出血:腦部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腦組織,壓迫和損傷周圍的腦細胞。

2. 蛛網膜下腔出血:在腦部和蛛網膜之間的區域發生出血。

3. 腦室內出血:在腦室內部出血,導致壓力增加,影響腦部功能。


脊髓損傷相較於腦中風,發生的原因大部分是源於外力的作用,例如意外事故即是最大宗,其餘像是運動傷害、手術、暴力皆是常見的致病原因


腦中風與脊髓損傷的後遺症

腦中風的後遺症取決於中風的類型、發生在大腦的區塊、中風的嚴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治療與康復狀況。

以下是常見的腦中風後遺症:

1. 身體控制方面的後遺症:

肢體無力或癱瘓、肌肉緊張或痙攣、協調感喪失。

2. 語言和溝通方面的後遺症:

失去語言表達與理解的能力、語言流暢度下降。

3. 認知功能的後遺症:

短期或長期記憶能力下降、注意力與集中力渙散。


脊髓損傷與腦中風所致的後遺症間最大的不同:在認知或意識上並不會受到疾病影響,而身體的控制相對於腦中風可能有完全無法作動的可能性。

以下是常見的脊髓損傷後遺症:

1. 截癱(全癱):最嚴重的後遺症之一,指的是下半身及部分或全部手臂失去感覺和運動能力。其成因為損傷發生在脊髓的高位,影響身體的大部分運動和感覺功能。

2. 癱瘓:部分脊髓損傷可能導致部分身體的癱瘓,這意味著損傷部位以下的身體部位(如雙腿、部分腰部、部分手臂)失去了運動和感覺能力。

3. 感覺異常:脊髓損傷可能導致異常的感覺,如刺痛、麻木、疼痛等。這些感覺可能是長期存在的後遺症。

4. 尿控制和排便問題:脊髓損傷可能影響到盆腔器官的功能,導致尿失禁、排便困難或無法控制。

5. 呼吸困難:如果損傷發生在脊髓的高位,可能影響到呼吸肌肉的功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需要呼吸機。

6. 性功能障礙:脊髓損傷也可能影響到性功能,包括性欲、性興奮和性器官的感覺和功能。

7. 肌肉痙攣和僵直:某些脊髓損傷患者可能會經歷肌肉痙攣和僵硬,這可能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8. 心理和情緒問題:脊髓損傷不僅影響身體功能,還可能對患者的心理和情緒造成影響,例如抑鬱、焦慮、失眠等。

延伸閱讀

從中年開始,打好健康基石:腸道保養的關鍵指南
美三角定律:好菌定居腸道的關鍵秘密
產後想恢復體態又怕影響哺乳?補充益生菌讓你健康兼顧寶寶!

從中年開始,打好健康基石:腸道保養的關鍵指南

本篇文章探討了中年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強調腸道健康作為維持身體機能的基石。隨著年齡增長,腸道菌相變化可能影響營養吸收、免疫調節與代謝功能。影響腸道健康的因素包括飲食、壓力、作息不規律與年齡增長,因此透過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補充益生菌來維持腸道健康至關重要。文章最後介紹了美三菌,結合宮入菌(CBM588)、枯草菌與乳酸菌,幫助維持腸道平衡,為關注消化與健康的族群提供有效支持。

READ MORE
從中年開始,打好健康基石:腸道保養的關鍵指南

從中年開始,打好健康基石:腸道保養的關鍵指南

本篇文章探討了中年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強調腸道健康作為維持身體機能的基石。隨著年齡增長,腸道菌相變化可能影響營養吸收、免疫調節與代謝功能。影響腸道健康的因素包括飲食、壓力、作息不規律與年齡增長,因此透過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補充益生菌來維持腸道健康至關重要。文章最後介紹了美三菌,結合宮入菌(CBM588)、枯草菌與乳酸菌,幫助維持腸道平衡,為關注消化與健康的族群提供有效支持。

Read More

美三角定律:好菌定居腸道的關鍵秘密

挑選益生菌時,許多人面對便祕問題感到困惑。本文介紹「美三角定律」,強調乳酸菌、丁酸菌和納豆菌的協同作用,通過清潔腸道、促進好菌生長及提升消化效率,幫助維持腸道健康、改善排便問題,達到長期效果。

READ MORE
美三角定律:好菌定居腸道的關鍵秘密

美三角定律:好菌定居腸道的關鍵秘密

挑選益生菌時,許多人面對便祕問題感到困惑。本文介紹「美三角定律」,強調乳酸菌、丁酸菌和納豆菌的協同作用,通過清潔腸道、促進好菌生長及提升消化效率,幫助維持腸道健康、改善排便問題,達到長期效果。

Read More

產後想恢復體態又怕影響哺乳?補充益生菌讓你健康兼顧寶寶!

懷孕與產後是女性身體變化最大的時期,腸道健康在這段期間扮演關鍵角色。適量補充乳酸菌、宮入菌、納豆菌等益生菌,有助於降低妊娠糖尿病風險、減少陰道感染、緩解產後憂鬱,並能幫助維持代謝平衡,讓媽媽們更輕鬆度過這段旅程。最重要的是,哺乳期間也能安心食用,不會影響寶寶健康。美三菌特別添加這三種益生菌,幫助媽媽維持身心健康,同時守護寶寶的成長。

READ MORE
產後想恢復體態又怕影響哺乳?補充益生菌讓你健康兼顧寶寶!

產後想恢復體態又怕影響哺乳?補充益生菌讓你健康兼顧寶寶!

懷孕與產後是女性身體變化最大的時期,腸道健康在這段期間扮演關鍵角色。適量補充乳酸菌、宮入菌、納豆菌等益生菌,有助於降低妊娠糖尿病風險、減少陰道感染、緩解產後憂鬱,並能幫助維持代謝平衡,讓媽媽們更輕鬆度過這段旅程。最重要的是,哺乳期間也能安心食用,不會影響寶寶健康。美三菌特別添加這三種益生菌,幫助媽媽維持身心健康,同時守護寶寶的成長。

Read More